中石化将不合格汽油流入市场
今年3月下旬,一些车辆在使用中石化河南安阳石油分公司部分加油站93号乙醇汽油后,出现汽车抖动、冒黑烟、尾气刺鼻,油耗增大、重则无法启动、零件损坏。车主和4S店将车辆产生故障的矛头直指由中石化销售的93号乙醇汽油,中石化将不合格汽油流入市场。
对此,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回应,将对油品进行抽样调查,并发表公告,“对有关车辆进行免费清洗和油品补偿”,但又坚称,“国II乙醇汽油向国III乙醇汽油过渡期间,公司向汽油中添加了环保添加剂,现在车辆出现的问题是过渡期间的正常现象。”
作为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一边遵纪守法地缴纳各种税费;一边又不得不以高昂的价格“购买”劣质汽油。
国家工商总局2009年的调查显示,2008年我国成品油合格率只有68.07%。国际上,比如仅以汽油硫含量来讲,欧洲的最新标准是“5μg/g以下”,我国是“150μg/g以下”。也就是说,我国的成品油的质量标准本来就较欧美等国低好几个级次,即便这样,仍有30%以上的成品油严重不达标。
在我中国老百姓是“花最贵的钱,买最差的油”,这在充分西方自由经济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里,是很难发生的。然而,石油被视为关乎国家安全,打破垄断,困难重重。那么,在这种局面下,市场如何能依靠“有形之手”有效引导垄断企业,抑制强大的垄断利益集团的逐利冲动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
国外的排放持续苛刻,自1991年以来,环保方面已经两次降低NOx和颗粒物的排放标准。到1998年美国NOx排放在1994年的基础上又降低了20%,比1988年降低了近90%。
2009年3月1日起,在北京市销售和注册的轻型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实施第四阶段排放控制要求。同时,自7月1日起,在北京市销售和注册的公交、环卫、邮政使用的重型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和重型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汽车,也将实施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第4阶段排放控制要求,并安装车载排放诊断系统(OBD)。
油品问题是不是一个无法克服的难题呢?其实是一个投入与回报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油品达标已经不存在难题了。汽车生产厂商采用了延迟点火来达到目标。缸内的燃烧峰温直接影响到NOx的排放,燃烧峰温越高,NOx排放越大,因此,与以前的发动机相比,现在发动机的喷油定时提前角都比较小,增大了燃烧气体与气缸壁间的接触面积,低温燃烧区增加,NOx的排放降低,但这样做的同时带来机油中烟炱量增加的问题。在做功和排气冲程中,烟炱会被气缸衬套上的润滑液膜吸附下来,这些吸附中润滑液膜中的炭黑会在吸气冲程中由活塞环(刮油环)随润滑油一同被刮入曲轴箱引起了严重的实际行车问题,包括机油粘度升高、过滤器堵塞等。为均衡解决上述问题,柴油机油规格从API CF-4、CG-4升级到CH-4及CH-4以上。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中心负责人却认为:“国3标准的实施,意味着全国的炼油厂都要进行技术改造,要增加脱硫设备,这笔投资不是谁都可以拿得出的。如此看来,更别说是国4标准的成本要求了。而来自中石化的说法是:中石化完全可以满足国4标准对油品的要求,只是企业增加的成本会非常高。为此,石油石化系统需要增设脱硫设备,投入资金约在200亿至300亿元人民币之间,耗时则需3-5年。也就是说,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满足国4标准用油至少需要4年左右。
此外,标准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4的进程。现在连燃油标准都没有,商用车排放标准何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国4标准就更值得疑问了。
采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国3发动机的一个主要特征。当前我国重型发动机都普遍采用这一技术。要达到第4阶段的要求,对发动机的要求是在第3阶段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如:更高压力的电控燃油喷射、变喷嘴涡轮增压、冷却式的废气再循环(EGR)等。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下一页] 本文内容导航 第01页:中石化将不合格汽油流入市场 第02页:目前中国车用汽、柴油品质的现状及问题 第03页:中国油品质量标准落后于环保标准 第04页:国外汽、柴油品质现状及低碳燃料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