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福田通过整合资源成功进入重卡行业模式已然是时过境迁,作为后进入者,在别人已经打拼多年的领域跑马圈地,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2010年重卡市场狼烟再起。在这块一直以来格局相对稳定的市场,重卡新军团发起了新一轮攻势。
无论结果如何,首次登场的气势却已足够恢宏。升级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北京车展上,大运重卡、集瑞重工、长安重汽等新生代重卡企业无论在展位面积还是车型数量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相对于陕汽、中国重汽、东风等重卡行业最重要的几大厂商共同缺席,重卡新军们的表现无疑是商用车企中一道抢眼的风景。
这其中有悄然涉足重卡领域的奇瑞,首次率领其参股的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瑞重工),高调亮相。在集瑞重工向重卡巨头发起挑战时,长安重汽也吹响了重卡市场“冲锋号”。 于2010年正式进军自卸车、专用车等重型汽车领域的长安重汽则侧重展示其在新能源技术上的突破。而位于山西运城的大运汽车则携旗下5款重卡车型首次亮相北京国际车展,共计6辆重卡展车,成为展车最多的重卡企业之一。
事实上,这只是进军重卡新军中的一部分企业,在这次造重卡的冲击波中,不仅仅是奇瑞和大运,其他企业甚至动手更早。
2009年四大“新军”——奇瑞、广汽日野、大运、力帆骏马纷纷杀入国内重卡市场,成为媒体眼中不屈不挠的搅局者。而2008年9月,徐工集团以1.7亿元受让春兰汽车60%股权进入了进入重型汽车生产领域。同年完成重卡项目审批的还有浙江以汽车改装、零部件生产及物流等为主业的赵龙集团,该企业总投资15亿元,在绍兴县柯桥生态产业聚集区建厂。
继续列下去的话,近年来,重卡后进入者还能列出很多:恒天重卡、云顶重卡、江铃重卡??如果说2000年前后,福田、华菱、春兰等企业纷纷踏足重卡领域,这可以被看作是中国造重卡的第一轮冲击波的话,那么这一轮的重卡投资热对于国内纷繁的重卡市场又将带来新的波动。新一轮的重卡新军能否打造成下一个福田汽车?“当前已经不是福田欧曼整合重卡零部件成功造车时代了”, 中国重汽副总裁蔡东接受《汽车人》采访时表示,作为后进入者,在别人已经打拼多年的领域跑马圈地,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难改重卡格局
10年前,全国重卡年销量约为4万辆左右,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64万辆。今年,国内重卡销量预计可达70万辆,同比增长10%。业内人士表示,如此好的成长态势,加上国家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是重卡行业引来阵阵投资热潮的原因。
“这种现象是中国市场决定的,需求有这么大,谁都想吃这块‘蛋糕’其次,就是很多企业有一种特别的奢望,都在追求全面发展,不甘心于做一件事情。”东风商用车总经理童东城表示。
奇瑞进车进军重卡市场也是其掌门人尹同跃实现做大愿望的途径。在将乘用车做大以后,奇瑞的多元化发展也浮出水面,将来要把奇瑞做成具备乘用车和客车、卡车生产能力的汽车集团,以此赢得更大话语权。中集与奇瑞合资造重卡的优势在于,双方的互补性很强,奇瑞有造车经验,中集有下游市场和销售渠道。尽管此前中集车辆没有进军重卡整车领域,但是作为国内改装车领域的行家,中集车辆对国内所有的重卡底盘技术性能可谓是了如指掌。
更重要的是,中集车辆多年的锐意经营已经铺就了一张涵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路况差异悬殊的市场,服务网络的齐备是商用车市场上任何一个品牌成功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