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综合媒体3月17日报道,菲亚特汽车公司主要股东——阿涅利家族对菲亚特商用车部门和戴姆勒卡车公司合并的建议表示赞同。阿涅利家族计划加强菲亚特的工业部门,并愿意减持股份,将菲亚特工业部门或仅菲亚特卡车部门股份公司与戴姆勒卡车公司进行合作。
自菲亚特汽车公司在年初拆分成两家公司,业内就开始猜测菲亚特出售部分资产的可能性。戴姆勒在今年2月确定了之前有关戴姆勒对菲亚特工业公司和卡车公司有兴趣的信息。该公司称,这主要集中于战略合作项目——例如动力传动系,但尚未发现建立更深层次合作的经济效益因素。
内部拆分 菲亚特卡车部门今年上市
菲亚特投资者在去年9月批准了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赛吉奥-马奇奥尼提出的分拆计划,这可能使分拆后的卡车和拖拉机等工业部门成为比轿车部门更胜一筹的投资目标,原因是前者明年的利润增长速度更快。
1月3日,菲亚特公司正式剥离旗下工业汽车部门,由卡车和拖拉机两大业务体组成的菲亚特工业公司,当日在米兰证券交易所举行首次公开募股。据悉,菲亚特工业公司包括凯斯纽荷兰(CNH)农业和建筑用车以及依维柯卡车。
菲亚特CEO马尔乔内称:“面对汽车市场上的变化,菲亚特没有理由将两家无明显共同特性的部门捆绑在一起。菲亚特可能会在克莱斯勒集团上市以前将其股份增持至50%以上。目前,菲亚特持有克莱斯勒20%的股份。”业内分析人士称,此次拆分旨在给予两家公司在各自领域更大的灵活性,并实现菲亚特对克莱斯勒的增持。
意大利银行分析师加布里埃莱-贾姆巴罗瓦称:“投资者低估了菲亚特工业的价值,该部门将从资本货物市场的复苏中获益。”
强强联合带来大收益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汽车工业竞争更加激烈,菲亚特一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采取全球化的商业策略,加强与海外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
为了在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地区占有更多份额,菲亚特汽车公司近年来积极开发新兴市场,不仅在意大利、阿根廷、巴西、波兰和委内瑞拉等地建厂,其业务还通过合资、合并和许可证协议等形式拓展到世界各地。
据悉,菲亚特与克莱斯勒计划合资在意大利组建新的汽车公司,在2010年年底,菲亚特对克莱斯勒的持股比例从20%提升至25%。
与此同时,戴姆勒集团也在加快全球化的脚步。戴姆勒1月11日宣布,已经斥资3.61亿美元实现对日本三菱扶桑的增持,持股比例从85%提高到89.29%。其中,戴姆勒卡车公司在新兴市场的发展尤为迅速。戴姆勒卡车公司表示,2009~2020年,该公司在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年销量增幅将维持在10%左右。
多年来,两家企业纷纷拓展海外市场,寻求合并与合作。业内专家认为,菲亚特与戴姆勒的卡车部门合并后,将给双方带来可观的收益。从经济学角度上看,这种合并是外部效应内部化。原来两家公司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现在变成追求总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调整将使两家企业的实力有所增强,经营规模也得以扩展,市场占有率同步提高。同时,双方合并后将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互相之间的竞争状态,而转为优势互补,菲亚特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和整体规模将得到提升。合并后的两家公司将继续发挥各自优势,有望实现多元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散经营的风险。
将对中国市场产生长远影响
戴姆勒与中国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上世纪80年代,戴姆勒公司和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合作,向中国转让奔驰重型汽车的生产技术。2007年6月,戴姆勒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双方各占50%股份的形式,合资组建福建戴姆勒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威霆、唯雅诺和凌特轻型商用车。而且,戴姆勒也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双方将实行双品牌战略,一方面,引进奔驰品牌的中重卡车型;另一方面,继续生产福田欧曼自主品牌的卡车车型,双方还有可能再设一个中间品牌。
除了合资合作,戴姆勒也与国内多家企业存在产品方面的合作。2009年12月3日,中联重科与戴姆勒签下工程机械底盘采购大单,双方的合作由来已久。此次同戴姆勒的采购协议,是2009年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奔驰卡车底盘采购的第一大单,也是机械行业专用底盘采购的第一大单。
据了解,未来几年,戴姆勒集团将在中国投资30亿欧元(约41.7亿美元)扩大生产。戴姆勒CEO蔡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戴姆勒计划在中国建立新发动机厂。去年5月,戴姆勒发言人曾表示,戴姆勒计划在中国投资2亿欧元建立一家新发动机工厂,预计从2013年动工。
而菲亚特汽车公司与上汽集团也有着密切合作关系。业内专家预测,菲亚特与戴姆勒卡车部门的合并或将对中国商用车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首先,将改变双方合资企业的竞合关系;其次,双方合资企业的发动机配套关系或将发生一些改变。总之,二者的合并对于中国与之合作的企业来说将产生不小的影响,它们之间的竞争格局将被改变,也将迎来很多的合作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