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中国发改委宣布,自7日零时起,将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全国90汽油和0柴油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37元和0.34元。其中97号汽油零售价已达每升8.36元,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首次进入“8”时代。如依此向上惯性,预期今年油价将冲击10大关,而进入更超高的高油价时代的快速到来。
日前,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此次调价确实大幅延长了调价时间,也大幅减少了油价上调的幅度,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对应的国际油价与现实的国际油价相差了十七八美元,如果按照机制,此次成品油价格应该上调1000元每吨。
当下中国CPI居高不下,通胀压力不减反增的情况下,油商居然能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再次提高成品油价格,掀起又一轮物价上涨的高潮!据刚公布的2010年年报显示,由于油气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产量的增长,2010年中石油净利润接近1400亿元,中石化净利润达718亿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总计日赚7.3亿元,为什么油企利润这么高,为什么上调油价?!一方面是不断高企的油价,一方面是石油企业强大的赢利能力。如同以往历次涨价,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再次引发中国民众对石油企业高额利润的质疑。对此,日前发改委有关人士辩护解释:上调油价也是从保证市场供应的角度出发。
2008年,当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几乎冻结,由政府补贴石油公司炼油亏损,但当时的效果并不好,财政也补贴了,但市场仍然供应紧张。2009年出台的定价机制遵从了市场规律,并与市场接轨,体现了石油公司的炼油成本。这次调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让地方炼厂保本微利,因为如果地方炼油厂因亏损而不生产了,市场供应会更紧张。由此可见,国家发改委宣布成品油价格再度上调,最核心的理由依然是“缓解炼油企业困难”。
目前国内的裸油价比美国低,但是含税价格却远高于美国价格。中国裸油价低于美国油价仍未涨到位,还尚存在30%至40%的空间。发改委价格司有关人士解释:油价上调确实会对CPI产生一定影响,但直接影响并不大。此次发改委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被推到了公信力巨大的社会舆论风口浪尖上。
对成品油的价格不影响物价,这是丧失了经济学常识底线。涨价居然是抑制消费?这是什么逻辑?将把涨价说成是有利于抑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在宏观调控中,不应该过多采取价格工具,价格工具应该尊重市场,只能采取税收工具来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
油商垄断恶霸总是一付“我爸是李钢我怕谁”的嘴脸,反复强调国内油价低,要尽快与国际接轨,但眼下中国的油价早已超过美国,即使不算上此次调价,以北京93汽油调价前的价格7.45元每升计算已经比全美平均价格高出1.07元每升,调价后高出1.47元,尽管中国老百姓的收入仅是山姆大叔的一个零头。
油价的上涨,直接遭殃的将是中下游制造业,运营成本将会增加,利润也将迅速缩减,最后都将消化到终端消费品上,进而推高通胀预期,民众消费将受到进一步压缩,对中国经济是一个负面影响。频繁大幅涨油价,其政策杀伤力更大,由于成品油是基本能源,几乎所有行业都与之相关,这将推动所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价格上扬。眼下,国内市场百物腾贵,资产价格高企,油价上涨的效果是百上加斤,国内通胀很快就会如同脱缰野马,导致其它的价格上涨,老百姓还要增加很多负担。
据《凤凰网》汽车报道,也就在中国大幅油价狂涨的与此同时,韩国SK能源公司为缓解通胀,决定从2011年4月7日将柴汽油零售价下调下调100韩元,约合0.60元/0.09美元。韩国统计厅预计此举有望遏制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上涨的势头。韩国国务总理金滉植6日表示,将综合研究韩国国内油类税对税收和能源战略起到的影响,进而考虑下调油类税的问题。金滉植当天上午在国会政治领域对政府提问中,就“物价对策核心是油价,是否应积极考虑下调油类税”的提问,做出了上述肯定回答。
韩国统计厅5号表示,汽油和柴油在消费者物价指数中所占的加权值分别为3.12%和1.09%,这两个产品只要降价5%,就能带来消费者物价指数下跌 0.21%的效果。韩国去年4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5.6,即使今年4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刚刚过去的3月份持平,保持120.4,物价同比增幅也会达到4.15%。但是如果汽油和柴油的价格下降5%,物价增幅可能会控制在4%以下。
目前,中国与日、韩等小国有着本质区别的是,除自已生产石油外,仍有55%需要进口。自上世纪末开始,中国从原油净出口国变为原油的净进口国。2001年开始不断上涨十余倍,而且几乎是只涨不跌。这些年来油价连番上涨,固然有外部政治经济、区域民主文明进程中的武装冲突因素,但在几大寡头垄断油企收益颇丰的条件下,且虑及油价的传导效应,油价的涨跌对于CPI指数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即油价上涨对CPI指数的拉升幅度要大于油价下跌对CPI指数的压低幅度,民生更加艰难困苦。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货币超发,经年积累,流动性过剩给物价形势造成很大压力。加上一些输入性通胀因素,物价几度汹汹上涨。“从货币政策看,去年以来,数量型与价格型的政策工具已是轮番上阵,央行不断加息预示国内通胀压力依然巨大,试图通过紧缩银根来抵御通胀,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并正确引导市场预期,抑制价格上涨势头。但成品油上调涨价无疑会有再度推高通胀的风险。一边控物价,一边涨油价;一边上调利率,另一边给垄断集团送钱。一手治理通胀,另一手助推通胀。加油价、加息等调控政策纷纷出台,有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混乱。”
2011年4月7日,凤凰卫视《金石财经》节目播出“世行:高油价或将增加宏观调控难度”,以下为文字实录:曾瀞漪:我们看到纽约油价是在105美元左右,布兰特期油是在115美元,国际油价已经上来了,世行的专家说,高油价会使得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的调整遇到一定的难度。世界银行预测局局长,高级经济学家汉斯.蒂莫说,“石油还有食品价格的高升,可能会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难度加大,使中国政府在管理潜在的房地产泡沫方面遇到新的挑战。”
通胀压力大、银根紧缩、优惠取消、一线城市限购等一系列利空,已经让今年一季度车市大幅下滑。再度油价狂飚,更犹如雪上加霜,全国各地车企(特别是本土自主品牌)及汽车经销商压力剧增、忧虑加大。以小排量经济型汽车为代步工具的消费者属于对于价格非常敏感的人群,对于用车成本也顾虑更多,油价不断上涨不仅流失大部分潜在的准客户,而且油价上涨毕竟是一个利空消息,对于后市肯定有负面影响,如同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核辐射对全球的危害程度而无法预期一样严重。
成品油价上涨引发连锁反应 对车市负面影响极大。此次油价上调幅度较大,客、货运企业成本推高上涨了25%-30%,企业有些吃不消了要求同时上调运价,否则进一步加速破产倒闭的危险。油价连续不断上涨,不仅此关乎民生问题,并且涉及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尤其是在作为中国式所谓“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业泡沫即将崩盘破灭后,真正实体支柱经济和经济发展引擎的汽车产业,将面临超高油价的严重威胁而令人担忧中国汽车工业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