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委酝酿八大行业重组,汽车业名列其中。这是最近汽车业界一则影响较大的新闻。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九部委正在酝酿相关政策,着力推进钢铁、汽车、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八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
配图
兼并重组对于汽车业来说是老生常谈,不是什么新鲜事。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国家考虑到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为了挽救不断下滑的市场态势,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内中提出了“四大四小”的概念,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小企业。在政府的推动下,2009年,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打破前些年的沉寂,取得重大进展,可以说拜金融危机所赐,开启了汽车业的兼并重组年。
此次九部委再次聚焦汽车业兼并重组并不是偶然。2011年,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就表示,继续兼并重组肯定是未来国家政策的趋势。现在市场增幅有限,竞争会更加激烈,重组势在必行。过去的振兴规划要求新建企业要和兼并重组挂钩,今后政府还会有一些兼并重组的政策出台。
有一个数据被广泛引用,目前我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171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在这1000多家企业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生存十分困难。
新一轮兼并重组看似与商用车关系密切,可是如果具体分析就会发现,商用车的产业集中度并不低,以几家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客车方面,利润高、能代表行业技术实力的“一通三龙”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卡车方面,前5家企业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可以说,通过市场竞争,这种格局已经形成了很长一段时间,暂不可能被轻易打破。
笔者认为,商用车的产业集中度要明显高于乘用车,龙头企业已经具备非常大的优势。生产资料的属性使得商用车客户对产品性能和性价比的理解更加透彻,是一种专家型的消费,品牌忠诚度更高。而在满足用户对性价比的需求上,笔者认为,国内的商用车企业做得也比乘用车好。因此,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一直能够保持稳定并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
商用车不同于乘用车,种类繁多,覆盖范围大。根据驱动形式的不同,一个产品系列就能延伸出一系列产品,这种特性决定了一家企业难以覆盖所有产品并且都能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占据优势。加之商用车客户千差万别,使得商用车分散的生产模式会长期存在。所以即使推动兼并重组多年,商用车行业的企业数量并没有大幅减少,反而在一些企业退出后仍有新军进入。
并不是分散就不能生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商用车企业运行良好,源于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恰好满足了需求。而这块市场大企业未必愿意做,也未必会做得更好。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企业追求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中高档以及大型产品,放弃了一些利润率低、竞争不规范的市场。这对于行业来说是好事。今年商用车市场进入了下行周期,明年的形势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市场减速的情况下,不是所有人都能分到一杯羹,现在能存活的企业未必将来也能活下去,行业整合肯定会出现,市场自然也会作出选择。笔者在这里想提醒的是,在新一轮兼并重组大幕开启前,企业需要更加理性,审时度势,考虑长远,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切勿盲目收购兼并重组,最终反而拖了后腿,得不偿失。
相关阅读:
4大问题 真正意义的汽车业重组恐难实现
又见兼并重组政策 政府有形之手需慎重
国家九部委酝酿汽车等行业兼并重组政策
备注:本文为转载内容,目的为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文中内容并不代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