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若倩:大家好,我来自飞驰镁物,我们还是一家去年刚成立的公司,我是为整车厂提供的简装方案,大家聚集一堂,听了很多行业专家在汽车互联这个领域的高见和远见,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将这些想法放到产品化的架构里面,并且能够让用户得到一个非常好的、舒适的体验,也就是我今天的演讲的主题,让这个工业的机器显得更友好,相处更和谐。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毕竟我们是一家新的公司,但是我们的团队绝不是新的,因为我们团队的成员来自于这个行业里面各地的精英,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创始人团队,其实今天我是作为一个女性代表站在这边,我们创始人团队是八个富有激情和梦想的,极客精神的老男孩,他们都代表着行业各界的声音,有来自整车厂的,同时我们也有来自运营商的,再加上像我之前是服务于通用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我们想要创造的是我们首先是一个本土的技术实力,区别于传统在从2007年开始互联网进入中国,实际上大家都是在用美国的经验或者在用国外先进的经验诠释中国的市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就用本土化的技术,把这种技术给聚集起来。我们也非常欢迎各方面来跟我们商讨怎样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一个更和谐的生态圈。
这个是我们北京的办公室,他是再一个特别有艺术范的园区里面,我觉得咱们的创始团队的想法,因为我们还是专注于产品和研发这样的一个技术能力,但是需要让大家在一个更舒适的环境下去工作,所以我们也是特定选了谢霆峰跟陆川导演做邻居。上海这边的分公司刚刚成立,我们飞驰镁物也是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并且有了一些成果。因为我也是最后一个发表演讲,我通过一些图片让大家看一下。
今天也听到了意见领袖对汽车工业百年历史的一个看法,虽然车联网到中国时间不久,但是我觉得咱们中国本土的各方面的聚集的能力和技术能力,实际上这个行业也是如火如荼,非常的热,也出了一些思想的汇集和技术的聚合,如何平衡呢?我们觉得现在在一个技术能力处在非常先进的基础上,基于各种安全领域的意见,怎么样把各种技术的能力传递到用户的时候,能够让它产生一种自然的体验?这个图片当中,这个环境背景大概介绍一下,是六十年代的美国,那个时候《纽约时报》的记者,大家被工业机器所围绕着,可能你离开工业化的东西,离开这个机械,甚至离开电源插头几秒钟,把所有的灯都关掉,点上蜡烛,那个感觉是非常好的。技术发展到最后,其实当技术模拟意识的时候,我们希望技术模拟出来的意识能够更好的为人服务,因为车联网更核心的是人。所以在飞驰镁物的理念是要以工业机器的和谐共处,我们也是围绕在这样的一个愿景上,能够让大家之后在这样一个繁杂的社会当中,每一次出行都能够有一次欢愉的体验。这个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八位老男孩,但是他们还是怀揣着创业的梦想,所以一直在道路上坚持着。我们也是看到了目前在刚刚结束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很多新的趋势,关键词是新能源、环保等等这方面的理念,我觉得也是跟我们正在做的这些事情有非常多的契合点,也是支持着我们继续做下去。
引用这张图片的原因是机械机也是最近北美上映比较热门的一部关于智能AI怎么样跟人类和谐相处的一个影片。记得智能AI大概的意思,一个人测试智能机器人,但是最后却被智能的机器人利用人类的情感弱点,最后逃避了封闭的测试的环境,而来到了人类社会,我们也是在想当机器越来越智能,包括其实汽车互联技术本身就是把一些智能的AI的理念也好,无论是从声音、图像,我们说从各种感官包围到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本身的生活所处的这样一个环境就是被各种感官所包裹着,进入多我们车里面的时候也会继续的影响着我们。我们也了解到因为行车的环境毕竟是相对封闭的,但是是不适宜过多的被外界干扰的环境,因为安全和高校始终是对车辆和驾驶员感受的一个考虑的原则,所以我们看到刚刚专家也总结了汽车互联网在中国的一个发展的趋势,其实我们把它大概分为三代,第一代是以通用安吉星第一代为代表的车联网,这个就像人类社会发展一样,可能当人们都离开了农业社会,先要把家里的门锁给换了,以前不需要锁的,所以安全是第一个先来考虑的。考虑的安全之后,有独立的一个环境了,但是对于个人家里面的娱乐功能又感觉需要很多影音的设备,有一段时间大家会有音乐发烧友之类的,第二代车联网跟生活也类似,也是围绕着这一期来进行。我们现在看到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分析能力的突飞猛进,第三代车联网更多的是基于云端,因为它可以实时,它的时间可以减少,就是一个客人出行的选择方式,从而形成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技术。
所以这是一场新生力量,需要来创造,需要来颠覆,作为聚合这样一个能力的一个TSP的这样一个公司,我们业面临着各种头脑风暴,也面临着被赋予更多的使命,如何与整车厂探讨这样一个事情,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能够将这些新的想法能够更接地气的运用到车辆的设计上。所以今天也稍微漏一下底,看一下我们的核心产品是长什么样的?首先说我们飞驰镁物的产品是由四块平台来组成的,第一块是我们的底层的就是提供TSP服务能力的,因为是我们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它是一个中级的车联网平台。有一个针对咨询这块的,我们有一个专业咨询平台。其次我们说就像智能AI一样,发展到最后,我们希望有一个有意识的,可模拟的情景化的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认为把车联网赋予情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有情商管理平台。最后就是当所有一切都有了,两个人在一块了,那应该怎么样经营这段关系?因为经营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经营一段关系还要根据各种政策,比如说你被限购了怎么办?类似于这种的,所以我们就是来告诉用户也好或者说服务于车厂也好,怎么样经营之后,将车辆项目交付之后的一段关系的平台,这个就组成了咱们整个系统的架构。
我们前面也简单介绍了,我们是基于这样一个技术,我们做的也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和标准化的平台,因为大家也知道首先业态已经相对来讲成熟了,很多车厂先行试点了这样一个车联网的技术,可能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在后市场,还是在云端各个方面都希望做一些新的突破,但是所有的建筑都是要有基础的,我们也不能忽略基础的能力的作用。这是我们的一个机构,因为我本身不是技术口出身,这个架构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是基于这样一个架构,把用户个性化的体验定制到我们的架构服务上。
另外讲到我们说怎样把前面举到的例子,那个机器让能让它具有像人一样的,活的更像是一个纯粹的生命,所以我们就是想赋予车联网的产品一个情商管理的功能,能够让汽车懂得人,并且理解人,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的变化,根据使用者的角色的变化,甚至根据温度的变化来适时的主动提供很多服务,将很多后项的信息可以有效的传递到用户身边。
所以说如何来让我们重新定义车载生活?他有七大特质,首先是一个非常贴心的人,他需要能够记录你跟车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第二他也是知道主人不喜欢太麻烦的事,所以他也会提供一个完整的方案,面向整个里程,你就不用操心了,通过一个功能就能够完全体现到一个出行的安排。还有一个是我们希望这样一个过程也是很有趣的,如果不是一个非常友好或者非常有趣的体验,可能这个车主也不是特别的爱用,这也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另外我们是基于云端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云端技术的能力,能够让系统更去了解人,能够提供非常贴心的,我们说可以是绅士般的或者是女仆般的服务。第四点因为现在生活跟大家息息相关了,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形成这样一个社群的聚合的效应,能够让更多的车心人参与进来,打破一些界限,打破一些人群的标识,而是能够把用户的基数放大到最大,这也能够使得我们很多想法得以实现。还有一个他是一个基于用户体验来设计的这样一个平台,所以他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包括用户的反馈也能够实时的通过数据的分析,反馈给设计开发的人员,能够在应用的推出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既用户反馈的东西。
还有一点我们现在都是喜欢即时分享,可能今天大会的分享,很多照片,一些大家的想法都麻烦会在我们的一些平台上会得以分享,所以我们也赋予它这样的功能。最后还有一点它需要是一个,比如说现在都是讲究颜值的时代,希望长的美一点,好玩一点,用户在行车的过程当中非常喜欢去用它。
这一切听着非常复杂的东西,我们需要一个简单输出,是什么呢?我们会通过很多入口,很多途径来达成这些功能,比如说我们HMI所赋予的脸部识别,还有语音识别,我们所需要表达的是一种形象化、趣味化的一种体验,跟非诚勿扰的栏目一样,可能这个女孩她外观你觉得看着都差不多,但是可能交流下来或者说进一步接触以后,觉得有一些特质能够让大家得以共鸣。享受车联网赋予的便利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和感知。
所以再提到我们运营管理平台,他分几个层面,一个是我们产品交付给车厂以后,我们会有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平台的管理,包括各个方面,跟车厂也好,跟售后,跟系统也好,会有一个平台的对接。另外对用户的一个管理,因为我之前服务通用的时候也是主要做运营这一块,所以我们也知道现在来讲,大家都非常关心后项服务的运营。其实看似很先进的功能,是要基于对用户的了解,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车厂成立了这样的部门,表达出这样的意愿。所以运营管理平台首先是一个O2O的平台,它能够将我们的掌上生活跟移动生活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其次也需要有一个CLOSED-LOOP,比如说通用会以收费、续费的方式来做,有一些其他的车厂会以其他的方式来将这个价值融到这个产品里面去,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一种标准化的平台,但是是个性化的定制这样一个理念,能够在这点上满足更多车厂的需求。
我们谈到互联网这样一个运营服务能力,首先我们也是看到这样一个服务能力,就像车内的产品模式切换一样,其实服务能力,我们在服务本身也是面对着不同的角色。比如说我们会面对客户,我们会面对经销商,我们也会面对车厂,怎么样把这些能力聚合起来,让这些能力不同的平台之间能够更好的沟通,其实就像机器跟机器之间如何更好的交流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说我们谈到这个可能有一些歧义,我们想说的是我们想要通过我们的平台,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我们的场景的识别能力,通过我们这样一个趣味化的平台设计,能够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能够满足各个情境下的点。首先作为我们来讲,我们把用户定义的面会更广泛一些,因为车厂本身针对这个品牌会对用户进行区分,他可能会有一些受众的用户群,但是对于我们来讲,需要提供一个相对标准化的,所以我们把用户分成几类,有时候现在比较常用的,比如说根据90后或者00后来划分,但其实我们有时候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具体的一些需求来进行划分。在这点上我们也正在进行一些探索,如果有机会,会后大家可以交流一下。
另外提到我们现在随着政策的利好以及新能源被普遍的接受,不论是作为最后一公里也好,还是作为下一代的交通出行的多元化的选择也好,这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所以飞驰镁物2C这一块也有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苏打出行是我们的一款产品,是基于如何让新能源车实现最后一公里的这样一个汽车共享轻生活的一个出行解决方案。苏打出行现在即将在全国的部分地区隆重推出,也可以请大家到时候作为我们的首批用户来体验一下。苏打出行简单介绍一下,可以通过不同的入口覆盖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毕竟用户在想要这个服务的时候,他肯定是想要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得到这个服务,它可以是一个非常便捷的或者是移动支付能够让它最快的形成一个网上支付的一个功能。
最后再给大家亮相一下咱们的团队,咱们的团队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年轻的团队,但是我们有着非常成熟的行业经验,基于我们在很多项目上的前瞻性的思考,也希望这样一个团队能够为车联网在这个领域里面能够作为一个强大的聚合器,能够把大家的能力聚集到一起,并且因地制宜的为车厂想出一些本土化的解决方案,来最大程度的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后是我们飞驰镁物的口号,智能汽车即服务,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