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傍晚,朱先生与家人吃完晚饭之后,便如往常一样习惯性地刷起了微信朋友圈。手指下拉刷新之后,朱先生被一条标题为“男子补胎被轮胎炸飞,倒地不起”的朋友圈消息吸引住了,并且该条消息还附有现场图片,点开一看,朱先生脸都绿了。
换补轮胎过程中,维修工不慎被炸飞
“你的小舅子可能被轮胎炸飞了,现在在地上一动不动”。傍晚6点05分,接到安徽老乡打来的电话,朱先生三步并两步赶到了夹浦镇轻纺城门口,事发现场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还来不及挤进去,朱先生已经听到不少人在议论:“舌头都看得到,下面的下巴、牙齿掉得满地都是,牙齿上的肉掉在地上了,嘴跟烂掉了一样。”
听到各种描述,朱先生当时心想,这下完了。见到小舅子邹先生时,120急救车也已经到了,来不及跟邹先生问上几句话,人已经被抬上了救护车送往医院。
据轻纺城门口的化妆品店老板介绍,当天傍晚6点不到,轻纺城门口的路边突然传来“嘭”的一声巨响,一男子应声飞出1多米远,摔在马路上,身上的衣服、裤子零星沾了不少血迹。
目击者纷纷议论,当时轻纺城门口的一辆半挂车轮胎漏气抛锚了,便打电话叫了流动补胎的师傅——邹先生。接到电话之后,邹先生便一口答应了这门生意。所有工序都很顺利,邹先生就差最后一步把轮胎装上去,这单生意就成了。但是,就是在装轮胎的一瞬间,轮胎外胎裂开一道十几公分的口子,巨大的冲击波将邹先生推倒,邹先生的下巴被直接击中。
事发突然,伤者伤势严重
事发后,记者赶到车辆扣押地,在邹先生的车上,一个轮胎严重开裂,开裂口子长度近20厘米。据夹浦派出所民警介绍,受伤男子邹先生是安徽人,做流动补胎生意,从轮胎的纹理来分析,轮胎不是新的。
当时邹先生对轮胎做了什么,目前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当时就在轮胎旁边,爆胎后,被崩出1米多远,摔到马路上。据一名当时正好路过的人介绍,当时声音非常大,看到有个人蹲在半挂车中间的轮胎附近,背朝外。有目击者称,一道黑影快速飞了出去,摔在地上,黑影就是轮胎销售点的那名男子,当时差点被吓晕过去。
伤者邹先生已经被送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据伤者家属介绍,现在邹先生生命体征稳定,但是康复情况并不乐观,因为现在邹先生下巴、鼻子、口腔内部骨骼粉碎性骨折,整口牙齿全部脱落,动手术可能需要几十万的费用。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解。家属表示,不排除让第三方机构鉴定轮胎的可能性。
夏季预防爆胎,合理控制胎压
夏季高温袭来,路面温度升高,胎压很容易上升,一旦胎压过高,很容易加速轮胎磨损,从而引起爆胎。可很多车主并不知道,过度降低胎压有时甚至会比胎压过高更危险。一旦胎压过低,轮胎长时间大面积摩擦,会造成轮胎侧壁弯曲折断,从而引发爆胎事故。
因此,夏季拿捏好轮胎胎压是防止汽车爆胎的关键。专家建议,将夏季胎压的减小量控制在10%左右最为合适。如果车主资金比较充裕,还可为轮胎和备胎充氮气。氮气为惰性双原子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跃,热膨胀系数低,热传导性低,在温度变化时,体积膨胀的程度远比空气低,降低了爆胎机率。
不仅如此,专家还提醒,高温天气,在高速路上一般开两个小时后就要让车停下来,但不能往车胎上洒水,以免轮胎变形。同时,中途要停车让轮胎休息一下降降温。因此,车主们在长途、高速行驶中应养成中速行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