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天骄公司在2013年7月买了8辆"黄河牌"校车,使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出了问题,车子"全身都出了毛病",譬如转向失灵、刹车跑偏等,且售后没人管、买不到配件,有经营人员透露这是批试验车。近日,在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下,生产商中国重汽集团济南豪沃客车有限公司同意召回两款共计266辆问题校车,涉及黑龙江、湖南等六省。
在过往没有专用校车的时段,随着中小学的"撤点并校",为了满足孩子们上学、放学的交通需要,各种奇葩的改装"校车"进入了市场。曾几何时,"校车"事故频发,惨痛的代价终于换来了专用校车制度的出台。然而,如若是贴着质量合格标签的"大鼻子"校车,"全身都是毛病",且售后维修无从保障,校车安全则就徒有其表,看起来或许让人放心,但安全隐患已被拉回到了问题重重的原点。
众所周知,《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是2012年4月份出台的。如果理性地分析市场,在校车管理从无序向有序转型的过程中,定会有不少的客车生产商从中嗅到商机,纷纷加入到新型专用校车市场的份额竞争中。但同时,如果不惮以恶意来审视资本的逐利本性,为了在专用校车制度出台后尽快抢占市场先机,难免就会萝卜快了不洗泥,从而使缺陷校车流入市场,为日后埋下安全隐患。
问题在于,逐利的资本可以任性,但相关监管却不可缺失。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几个部门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然而,正如舆论的质疑:如此不成熟的校车,为何会在市场上推广?换言之,质量不合格的校车怎么就能贴上合格的标签?此其一。其二,有车主与豪沃公司已就质量问题拉锯了一两年,可谓投诉无门,质量监督在哪儿?其三,按规定,校车每半年一检,而问题校车却长期带病行驶,安全技术检验又是怎样通过的?
梳理至此会发现,虽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业已出台,但条例所赋权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似乎并没有走出"没有专用校车时代"的状态,或者说,并没有将校车有别于其他车辆而另眼相看、重点监管—其他车辆遭遇的尴尬,在校车身上同样有可能发生;其他车辆的缺陷维权之艰难,在校车身上同样有可能复制。《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将校车突出出来,而质量和安全监管还停留在社会车辆的大平台上,这是校车陷入"质量门"的关键所在。
历来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围绕校车安全,如果不能构建起更为严格的国家标准、汽车生产质量监控、安全技术检验、质量缺陷召回以及更为专业的售后维修体系,那么校车本身的质量安全就很难保证,校车安全也就无从谈起。就像婴幼儿用品的质量检验总会更为严苛一样,对校车质量安全予以重点关照理所当然。从这个意义出发,这一次校车召回,来得太过迟缓,需要反思的绝不仅仅是校车生产商,更有校车安全管理体系的木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