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校车事故后,校车管理成为焦点,据称,目前浙江德清县、山东威海市和滨州市无棣县、辽宁本溪市桓仁县、黑龙江鸡西市、陕西西安市阎良区,正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试点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工作。
六个地区的校车试点,主要内容是将幼儿园校.车购置、运营维护等各项费用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一言以概之,是政府为校车买单。
这六家中,浙江德清县可能更符合我们对于校车的期许。德清县借鉴了美国校车经验,实践探索了“购置中国式校车、实施一体化运行模式”。不仅和美国一样选用了黄色,而且专车专运专职司机。德清γ9辆校车购置花了2000万元,每年财政补贴400万元。
德清的模式好归好,但德清相对富裕,其财政支出可能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够承担的。然而,财政相对富裕地区与德清一样,实行专车专人运营,这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即使因为财力不济,无法做到德清式的专车专人专营,但积极发挥财政托底作用,也应该是可以的。比如山东威海模式~~~政府采购、社会参与、财政补贴、费用减免、统一标志、学生专用、部门监管。黑龙江鸡西则是优化公交线路,拓展公交作用,这些也总比让学生乘坐纯市场车辆好得多。
六个地区楚风校车试点,共同之处在于财政补贴,不同之处在于补贴的数额不同。各个地区经济实力不同,财政支出也不同。多的德清花了2000万,少的西安阎良区花了260万元,甚至黑龙江鸡西市根本没有校车,只是联动利用公交车解决学生上下学问题。结果又都相似,即不同程度改善了校车条件。因此,无论经济实力如何,不同地区,只要想做,总是能够在校车上做出一点事来,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上下学的安全系数。
相对而言,那些需要乘坐校车的多是社会上的弱者,而那些对校车有话语权和决策权多是社会的强者,他们的子女一般不需要乘坐校车。今天在校车上的每一点努力,既是对儿童呵护,也是对和谐的演示。社会的进步,必将辐射到每一个人身上。
财政托底校车,不怕慢就怕看。全国2000多个县,有力者快跑,无力者跟跑,终归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财政托底校车之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