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汽车网
汽车公告查询
移动客户端
  • 微信公众号
  • 专汽家园APP
商务中心
帮助中心
联系客服
网站导航

国产品牌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布时间:2015-07-08  手机新闻
  •         技术创新问题亟待解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蒋雷介绍,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际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在世界专用车领域处于落后地位。

        据了解,在我国现有的628家(其中新增56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中,70%%左右的企业产品雷同,基本上以自卸车、厢式车、半挂车、罐式车(粉罐、油罐)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但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产品由于企业的研发和市场开发能力有限,仍然摆脱不了进口的局面,如机场加油车、飞机牵引车、航空食品车等。

        另据江铃专用车辆厂副厂长龚爱民介绍,在国外的展览会上,专用车零部件和上装部分的展览规模比整车大。而国内正好相反,整车多,上装零部件少得可怜。事实上,专用车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上装部分。国外企业十分重视上装零部件的发展,重视掌握关键技术。而在国内,很难找到有名的上装产品生产企业,好的上装都是从国外进口。国内所谓的高档专用车,就是把国外的关键零部件装在底盘上,虽然整车的附加值比较高,但企业获得的利润却不高。国内企业不注重上装零部件的专业化分工,如果不掌握上装部分的关键技术,国内专用车的发展后劲和增值空间就非常有限。

        他认为目前国内的相关政策法规大大束缚了专用车企业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含量的上装零部件。企业能做出好产品,但是要把好产品变成好商品,门槛、关卡太多,成本太高,耗费时间太长,企业根本耗不起。抓专用车应该抓源头、抓根本,专用车的上装部分就是源头和根本。

        落后的不仅是技术

        在去年9月举行的第61届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上,来自国内专用车生产企业的很多参观者反映,这次展会上有很多好技术、好产品,但是拿到国内却用不上。原因不是技术太超前,而是国内的政策法规和车辆使用环境还不够完善,不利于这些好技术、好产品的推广使用。

        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俊被同行称为“欧洲通”,是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的老观众。在本届汉诺威车展上走一圈儿下来,她发现欧洲专用车安全、环保、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些新技术、新产品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借鉴。但是,她忧虑地说,早些年中集通华就已经看到专用车的这个发展趋势,引进相关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提早做好了技术方面的准备,但是没想到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国内销量有限或者根本没有市场,只能出口。究其原因,是国内的政策法规和车辆使用环境还不完善,好产品的优势根本显现不出来。

        目前汽车行业管理正处于转型期,现行的汽车产品管理制度不尽完善,国家发改委公告管理制度、国家认监委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环保部门环保目录制度、车辆上牌管理制度等等,虽然一方面对汽车产品市场加强了管理,但多头管理也给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制约,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影响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此外,标准法规的制修订跟不上产品开发的进度,且行业标准法规体系混乱,执行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管理,企业不好执行和把握,严重制约了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

        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标准法规的制修订还跟不上产品开发的进度,政策法规执行中的随意性、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的专用车要在技术和产品档次上有更大的突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和市场环境。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汽车家园 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汽车家园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和丰富读者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我们客服。
多元化
为专用车行业,多元化提供解决方案供应商
品种多
汇集了全国500多个厂家品牌
快服务
全国500多家售后服务网点为您排忧解难
好口碑
累计为上万用户提供优质产品,上千个用户为我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