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低入口垃圾车设计
斯堪尼亚低入口驾驶室的最低平面距离地面仅仅为1073mm,清洁工只需要踏一步即可进入驾驶室,相当于“走进”驾驶室;而中国普遍使用的垃圾车,其驾驶室的最低平面距离地面已经超过了1600mm,则需要踏三步才能进入驾驶室,相当于“爬进”驾驶室。如果上下车一次不算什么,但是连续上下车五十次其花费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差别就非常巨大,因此为清洁工开发的低入口驾驶室是完全必要的,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者在2008年参见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展时参观过斯堪尼亚低入口驾驶室,其上下车非常便捷,驾驶室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鼓包容纳发动机,在这个鼓包上方还设置了一个座位,驾驶室可容纳3人,一名驾驶员加上两个清洁工。仔细观察,这款驾驶室是采用模块化设计,其车门、前围、顶棚、侧围等部件与其它驾驶室共同,唯一不同的是后围和地板,这两个总成也不是专门开模冲压而成,而是在其它部件上先割出发动机区域,然后焊接一个大鼓包和适当补强即可。在低入口驾驶室卡车底盘设计当中需要延长前纵梁,适当修改驾驶室悬置,但是低入口驾驶室也带来了散热不好的问题,通常平头驾驶室在发动机的上方,发动机可以通过前格栅进风散热,但是低入口驾驶室却在发动机的前方,挡住了散热进风通道,散热器的布置也受到了影响。作者掀开前格栅发现,其散热器采用了倾斜安装,并且增加了多个电子扇成功解决了散热的问题。作者认为,低入口驾驶室的设计不是技术问题,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问题。中国卡车企业完全有技术实力去设计这样的低入口驾驶室,只要在现有的中型卡车驾驶室进行适当改装即可。或许中国卡车企业会认为垃圾车的市场容量有限,不值得开发低入口驾驶室从而忽略了清洁工的需求。
将需求转化为人性化设计
汽车“人性化”设计的前提是充分了解人的需求,从一点一滴入手对每一个细分市场进行深入研究,设计人员要参与到具体的调研当中,充分体会司乘人员的辛苦。假设让一名设计人员在需踏三步才能进入的垃圾车驾驶室连续上下五十次,必然能够体会出清洁工频繁上下驾驶室的辛苦。作者有一项亲身经历:在欧洲重卡驾驶室仪表板上安装了好几个杯托,可以非常方便放置可口可乐,驾驶员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喝饮料。在我们中国重卡驾驶室仪表板设计当中也借鉴杯托的设计,但是忽视了中国驾驶员和欧洲驾驶员的生活习惯差异,中国驾驶员很少喝可口可乐,通常使用一个大茶杯和大暖水瓶,我们设计的杯托没有存放可口可乐,而是存放零钱和高速票。在某车型卡车驾驶室内饰换代当中作者就提出了暖水瓶安装支架和茶杯固定托的设计方案,被采纳并且实施,后来在市场上深受驾驶员的欢迎。随着中国卡车市场国内竞争以及出口海外的需求,卡车市场必要进行细分化,充分考虑每一类客户群的需求,把他们的需求转化成人性化设计,才能开发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