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专用车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商用车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汽车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专用车协会理事。
图:陈杰在上海闵行节能公交车运行试验研究成果鉴定会上发言
文并图丨徐恺凯 苏善燕
初见陈杰,是在今年6月他自主研发的空气动力公交车节能系统试运行验收会上。那天,他头戴耳麦,站在江川1路公交车上,自信满满地解答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官员抛来的种种问题。兼具商人智慧和学者气质的陈杰,给人的第一印象有些与众不同。
当天,陈杰介绍的重点是安装在江川1路公交车上的“空气动力节能系统”。这套很容易就被人忽略的系统,有着难以想象的“魔力”:它可以将车辆停车等待时发动机怠速产生的能量和刹车制动时产生的能量收集存储起来,再用于车辆起步。
回首十年的坚持和执着,陈杰有感而发创作了一副对联:“十载风雨,无数坎坷,不言放弃;众志成城,空气动力,除霾五洲!”从高校教授到“下海”经商,陈杰的角色在悄无声息中改变,但有一个信念一直没变:用技术做环保,让天空更洁净。
一个点子 生产“用得起”的节能环保车
平均节能20%、减排40%、省钱80%,当天的评审会上,整线运行的江川1路空气动车节能公交车示范线顺利通过验收,这意味着空气环保节能技术创全国之先,也把这项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推进到全球领先位置。
图:陈杰(左一)为专家评委介绍空气节能环保公交车
要知道,在国外,仅有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少数几家企业进行研发,但还只是应用在邮政车和旅游观光车上。然而,陈杰却将这项技术率先运用在江川1路上,成就了全球首条空气节能公交线在闵行诞生。
没过几天,又传来好消息,项目又入选7月在沪举行的未来大学6个案例之一。期间亚洲银行中小企业方面负责人郑博士告诉陈杰一串神秘的数字:1010100,即10万一套,每年10万套,空气节能环保公交车市场规模预计在100亿。
而在此之前,该项技术和产品已经先后获得过第四届国际碳金奖、上海节能环保博览会创新奖、第20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客车节油大赛新技术产品奖等多项奖项。
据初步统计,全国约有40万辆公交车在线运营,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每辆车全年可以节约成本约4.46万,每车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吨左右。
如果全国能有1万辆这样的公交车,全年便可以节约燃油费4.46亿元,全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减少其它有害气体排放4950吨。
2013年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播报范围,雾霾严重污染的城市达33个。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位居受污染城市前列。而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就是汽车尾气。
“空气是流动的,如果不能全面铺开使用节能环保车辆,其他地方的雾霾还是会随风吹散飘扬。
用较低的价格,让暂时没有享受到新能源车政策补贴的城市也可以早日用上节能环保车,或许会是一个有效改善环境的途径。”陈杰说。
一种追求 环保是社会最大的课题
16岁进工厂当工人,到成为“七七届”大学生,从大学教授、再到企业家,陈杰用其工人的实践、教授的理性和企业家的务实,践行着“产、学、研”结合的经济创新精神。
十年前响应号召,“下海”组建公司,开始节能环保产业的研究,到如今三大产品的小有成就,陈杰深刻体会到,技术从高校落实到企业,企业自主的创新有多重要。
图:陈杰(右一)为专家介绍空气节能环保公交车的工作原理
神舟汽车是在现实的摔打中存活下来的。当年跨出校门成立公司时,正是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之际。陈杰将公司命名为神舟汽车,也是带着这么一丝寄托与壮志,企业成立之初的目标就是打造环保节能技术领军者。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当年公司成立,开始做环保项目产品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那么迫切的市场需求,但是他看准了环保是未来的社会最大的课题,所以就带领着他的团队,一直默默地做到现在。目前主打的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纯吸扫路车、汽车油耗计量仪等三款产品,无一不是经过漫长的试验过程才最终呈现。但第一年跟随自己创业闯天下的20多位员工,如今仅剩4人。没有多年搞科研、做教学的经历积累,很难想像,环保节能产业这条路陈杰能一走就是十多年。
十多年来,陈杰几乎没有休息日。200人左右的公司不算大。能发展到今天很是不易。用陈杰的话说,一项技术由概念到产品再到进入市场,期间的变数大,周期长,成功率低。所以这十年,他经常自嘲自己是一个“画饼高手”,不断给大家“画饼”,让大家有盼头有动力,“先画一点,完成了,再画一点,直到最终100%的完成。”
为防止二次扬尘设计的纯吸式道路快速清扫车,2005年研发、2008年走进市场,前后4年时间;专用于节能、减轻汽车尾气排放的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在他到交大当教授的时候已经开始酝酿,2006年开发,2010年走进市场,用了5年时间;提供能源管理的汽车油耗仪花了4年。
一种坚持 要做就做别人没做过的
创业难,创新更难,技术保护领域的创新更是难于上青天。品尝了无数次失败滋味的陈杰深知,学校的学术成果和技术,离产品和市场都有距离,国际领先的技术不一定是国际领先的产品。而要保护好知识产权,一是需要增强技术含量,让别人不容易被模仿,二是不断进行技术升级,让对手追不上。
把过程走下去。考虑到风险后也要坚持走下去,失败了也就失败了, 失败的概率是99%,成功的可能性只有1%。陈杰抓住了这个1%的机会。
神舟是家有原则的企业,开发产品时同样如此。神舟的产品首先会有需求原则,要足够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要有创新原则,要做别人没做过的,或是做了却没有做好的产品。然后要有自主原则,用动态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来保护已有产品的知识产权。最后则是“坚持第一”的原则,神舟要打造有足够影响力的品牌,用软实力助推硬实力。
图:靠着这个空气动力回收显示表,能量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在定下公司的发展目标后,神舟在陈杰的带领下开始研发超级电容快速充电公交车。但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公司在第二年主动放弃了已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进入示范运营(11路)的超级电容快速充电公交车,将公司的研发转向被他们认为更具有发展潜力的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
同年,公司为了解决传统马路清扫使用人工清扫、扬尘大、需要大量喷洒的问题,神舟汽车开始研制新一代的纯吸式环保马路清扫车。最初在设计制作时总觉得攻克了这个技术问题,明天就会成功,但没想明天又会遇上新问题。就是这么一天又一天,不断遇到问题,再不断解决问题,周而复始。最终历时五年,才取得高效真空吸尘车的成功。在一段现场演示的视频中记者看到,甚至钢铁厂区内路面上的铁粉也可以被高效真空吸尘车一扫而净。
“至今为止,除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外,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高效真空吸尘车,澳门地区也于去年开始订购使用神舟的产品”。陈杰描绘着美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场规模年产值在1亿左右,今年计划能上升到2亿。”
一种担当 唯有破釜沉舟才有出路
来到神舟的客户和客人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五小活动”光荣榜》。每年一本的小册子记载着员工们的一个个小发明、小设计、小革新、小建议、小改造。这本册子记载着一群平凡而伟大的人,做的一些平凡而光荣的事。在神舟,员工愿意一同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全凭陈杰的一句名言:“你们去创新,成功了是你的,我给你奖,失败了是我的,损失我来承担。唯有破釜沉舟才有出路”。
图:要通过鉴定还真不容易,评审专家们既要听汇报,还要看实物
破釜沉舟的担当让陈杰更加义无反顾地前进。神舟公司三项拳头产品中——一项 汽车燃油计量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果。陈杰说,这款产品最初是为了神舟公司自主研发的空气节能环保公交车省油量进行计算而研发。但因为国外一台类似的燃油计量仪售价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考虑到创办初期公司的资金并不充裕,陈杰决定自主研发一台属于神舟的汽车燃油计量仪。
虽然神舟的汽车燃油计量仪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过仅6、7千元一台的低售价,自然吸引了大批的客户。某次国外同行交流会上,一位外资企业负责人略显无奈地跟陈杰打趣道,“你们的产品一出,我们就要丢饭碗了呀。”
如今神舟的汽车燃油计量仪已进行了深度的研发,不仅在汽车上,在火车、轮船上都能使用,并且从一个单纯的测量仪器发展成一套完整的控制基于油耗管理的调度体系。目前部分海事巡逻艇也已经装备上神舟的燃油计量系统以根据油量进行调度。
刚刚完成整线运行测试的空气动力节能环保公交车江川1路,便是通过这套油耗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精确计算并做出最终运行报告。陈杰打开电脑,专门登陆油耗管理信息化系统,江川1路示范线10辆公交车的车速、油耗、行驶路线、里程等详细信息完整清晰地记录在列。此外,系统还能对整个车队的日报表、月报表数据进行统计。
图:乘坐江川1路的亲们,你们坐的都是空气节能环保公交车
许多人都在研究陈杰成功的秘诀,陈杰却说没有“秘诀”。他说,之所以他们的产学研让神舟走向了成功,就是把技术与管理、市场三者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容错机制,管理者要敢于鼓励员工去试错。
有人说,心态决定方向。对此,陈杰的原则是:包容、冷静、客观、不被忽悠。创新前进的途中有遇到困难,挫折,有国家政策导向的制约,但这些都不阻碍神舟前进的步伐。“虽有成就,但仍不够。”陈杰在体验创新快乐的同时,仍旧带着神舟人为共同实现神舟的节能环保之梦而前进。
关键字:清扫车 吸尘车 油耗仪 空气动力节能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