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襄城卉木林巷看到,一辆勾臂式垃圾车缓缓驶过来,车上载的一个草绿色大铁箱格外引人瞩目。开车师傅张小军瞅准方向,停车启动按钮,铁箱子就被一个勾臂送下车,落在地上。铁箱两边各有一扇门,翻开后,市民可直接向里面扔生活渣滓。
"这是一种机械化的垃圾车,只需求一个司机操作,环保省力。"襄城区环卫所所长武军旗说,一个铁箱子能装1.5吨生活渣滓,相当于一个小型渣滓转运站。铁箱子密封性能好、不透水,能够避免"二次污染",而且箱体内壁刷有防火隔热漆。
背街大街道路狭窄,机械化垃圾车常常难以驶入。为处理这一难题,襄城正逐渐推行电动三轮车道路保洁形式。目前,该区已有42位环卫工人率先用上新型电动保洁三轮车。记者看到,环卫工人骑上电动保洁三轮车,不用下车就能够经过拾捡器将渣滓捡至车后的渣滓桶,沿途能够愈加便利地对居民区渣滓搜集桶停止改换,再将盛满渣滓的渣滓桶送至左近路段的集中转运点,辞别以往手推板车步行保洁的落后形式,极大进步了保洁效率。
正如王华林所说,从人人手拿扫把到高科技环保打扫车,从渣滓简单填埋到渣滓燃烧发电,从原来渣滓遍地到如今实行网格化管理后"渣滓不落地",襄阳环卫不只在硬件设备上鸟枪换炮,在管理思绪上也不时创新,让广阔市民逼真感遭到城市市容的宏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