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古人与马克思哲学观都认同一个方法论原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前提要尊重客观规律。
中国发展强调要与世界接轨,这一点在环保政策方面尤为明显。对比各国汽车排放标准体系发展过程,记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欧美国家每5年左右将标准提高一级,而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从国一走到了国五,约用了15年,平均每3年提高一个等级。如此紧张的跟进步伐与较少的适应时间,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可想而知,重压之下,企业对欧盟体系还没有完全消化掉的情况下,京六突然转变完全不同体系,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采访中,大部分自主品牌车企表示,虽然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体系发展起步晚,但排放趋严频率过快,政策法规制定急于求成。
“欧盟与美国排放标准体系发布与实施之间间隔时间长,能给企业充足的时间做准备。相比中国,给企业预留的时间不多。”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院长刘波表示,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尽管我们也在实行相似的尾气排放标准,但限于各地方城市油品质量以及道路状况的参差不齐,中国标准体系提升的步调过快,汽车排放并不能完全达标。既然学习一套完整的体系,就应该完全消化掉。未来应该继续学习欧盟体系,提高综合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表示,采用美国体系,政府迎接挑战比汽车行业迎接的挑战更大。美国标准体系的建立维护需要政府拨出大量资金、人力资源等投入,开销十分庞大。未来政府所面临的投入相当可观。欧盟排放标准体系我们尚处于学习阶段,丢掉现有的转换完全不同的体系,并不可取。
古人治国齐家平天下有“师夷长技”之法,也有“因地制宜”之则。制定出符合中国燃油状况、产品状况、技术状况等国情的排放标准才是可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