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5米以上校车销量8751辆,同比下降32.24%,这是在2011年校车被市场所接受之后的最大降幅,校车涉及的7个系列全线下滑,其中8-9米系列降幅达到了71.45%,校车的市场地位一落千丈。在这种局面下,涉及校车的企业也随之减少,由原来的30家,减少到现在的22家。
为何校车市场与2012年呈现了“冰火两重天“?原本该逐渐完善的市场体系,为何销量越来越少?中国校车的出路何在?未来,校车市场的前景将如何?日前,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等相关专家为我们做了深刻解读。
.jpg)
宇通校车
校车需求依然存在
佘振清先生告诉记者:“校车需求仍然存在,国家只需要表明一种态度。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之前,校车的市场保有量已经超过20万辆,也就是说,不管国家有没有政策,校车的刚性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条例》发布之后,校车标准也迅速出台,大多数客车企业在校车产品的开发上投入极大的热情和资源,这些投入,随着市场的萎缩已变得十分尴尬。其实,只要国家的相关政策相对积极一些,校车市场还是很有希望的。“
随后,记者搜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资料显示:当前,美国全国4600万中小学生里大约有54%需要通过校车通勤。若参照美国这一比例,中国在校幼儿园以及中小学生在2.33亿左右,其中9000万学生需要乘坐校车上下学。参照美国校车目前每年4万辆左右的产量,中国校车市场成熟后,保有量将达100万辆左右,年更新量在10万辆左右。如此看来,中国校车的缺口还是巨大的。
但令所有人匪夷所思的是,校车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中国校车的销量却在不断下滑,研发生产校车的企业也在日益减少,形成了一种“企业无利不多做,相关部门怕惹是生非“的惰性思维,严重阻碍了中国安全校车事业的发展。
发展校车是种态度长此以往,保护孩童安全会成为一个“空口号“。我们不能再在校车事故发生后才知道“忏悔“,那样已毫无意义。
过去,大家总希望国家在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方面更加明确,这种愿望是好的,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包袱也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这笔账根本就算不清楚,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配套政策束之高阁,也是迫不得已。
“换句话说,财政补贴对于校车发展来说只是锦上添花,并无雪中送炭之效,校车的发展只需要一种态度,如果国家鼓励校车发展,即使没有财政补贴,校车的发展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当然,不允许发展校车也是一种态度,如果国家明确持这种态度,大家干脆利落地离开校车,集中精力去干别的,也要强于目前这种不尴不尬的境地。“佘振清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到。
.jpg)
海格校车
究其校车发展的最大原因,很明显是钱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在校车资金来源上,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采取商业经营的办法,把竞争机制引入校车运营,这样才有希望把校车业做大做强,同时避免巨大的财政压力以及在落实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这也是美国校车的运营模式,把一项公共事业做成阳光产业,在竞争机制下,使服务质量得到保证,学校也没有额外负担。“
2014年8月24日,宇通助力福州康驰巴士启动“5i84定制校车“的消息引发了行业的普遍关注。家长为学生“定制“校车,之后,康驰会与家长签订《校车出行安全协议书》。乘坐“定制校车“的学生将配有专属的公交卡,并与家长手机绑定。学生每次上车、下车都要刷卡签到,车载的信息系统将自动发送短信给家长,家长可实时掌握孩子乘车动态。票价方面,“定制校车“的定价与普通定制公交一样,每人每乘次20公里(含)以内6元,超过20公里,每增加5公里(含)增加2元。
这一模式的产生,是睿智的客车营运者不断探索的结果。没有财政补贴、想办法也要做校车事业,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专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