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难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痛脚”,但在充电设施建设市场存在垄断、标准不统一,车企、电网公司和政府之间还未达成真正的共识,市场也没有敞开怀抱接受新能源的大环境下,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补贴能起到的作用恐怕有限。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当然需要钱,但更需要对整个市场和行业的整体思考和详细规划,切不可“有钱”就任性而为。
11月25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下称《通知》),称中央财政拟安排资金对2013年到2015年期间新能源汽车推广效果较好的城市或城市群给予充电设施建设奖励,年奖励额度在1000万元到1.2亿元之间。消息一出媒体沸腾,纷纷大叹长期阻碍新能源车推广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逻辑怪圈终于将被打破,新能源市场再度迎来大利好。
平心而论,充电难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痛脚”,但在充电设施建设市场存在垄断、标准不统一,车企、电网公司和政府之间还未达成真正的共识,市场也没有敞开怀抱接受新能源的大环境下,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补贴能起到的作用恐怕有限。
政策利好不断实际收效甚微
实际上,从2012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3年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到今年7月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再到此次《通知》发布,都对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给出了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
然而,持续不断的政策利好却没有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根据《国网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400座,充电桩1.9万台,离2012年发布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到2015年左右,在20个以上示范城市和周边区域建成由40万个充电桩、2000个充换电站构成的网络化供电体系,满足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示范能源供给需求”的目标仍旧相去甚远。
与之相对的,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情况也非常尴尬。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分别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1月发布了两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群)名单,共39个城市(群)88个城市入围。按照上述部委制定的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群)申报计划,2013年至2015年39个推广应用城市(群)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3.6万辆。但截至今年9月,完成的推广量仅为目标量的11.49%,其中长春、哈尔滨、兰州、海口等6个城市和地区的新能源车推广完成比例为0,海口甚至尚未有新能源汽车推广。
从好的方面来看,此前的政策利好虽然提及给予充电设施建设补贴,但没有具体的操作细节和金额标准,无异于镜花水月。而撇开此次奖励的金额对于前期投入资金需求巨大的充电设施建设是否杯水车薪不谈,《通知》的出台至少让地方政府和电网公司看到了拿现钱的希望,虽然这也是建立在新能源车推广到一定数量的基础之上。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核心难题仍待解可以说,长期以来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但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地方政府与电网公司对建设充电设施的热情并不高。表面上这当然是因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接受度还不够,很多地方政府觉得建了也无人使用,何必花“冤枉钱”。但深究充电设施建设进展缓慢背后的主要原因实则有二:一是标准不统一,二是盈利困难。
某种程度上,我国的充电设施建设一直被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家垄断,而这两大国有电网公司分别有自己的充电标准,且任何一套标准里又有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形式。标准不统一导致公用充电桩需要按照国电和南电的两套标准各自建立直流和交流电桩,一个公用充电点就要建4种充电桩,这无疑是一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