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了十二年的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今年少了一些欢庆,取代之的是对未来沉重的忧虑感。“今年百强零部件企业中的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利润率较大幅度下滑。”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长、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指出。
而在另一方面,今年汽车市场整体表现良好。据中汽协数据,1-11月,我国汽车产销2143.05万辆和2107.91万辆,同比增7.21%和6.14%。其中乘用车产销增速都在10%左右,是商用车产销下跌把整体增速拉低。
造成零部件企业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是,缺少技术的零部件商正在流失客户。“以前是最大客户,现在他们也逐渐转向国际零部件商了,合资的体系又很难进去,正在被整车厂抛弃。”12月9日,在上述的零部件百强会上,谈及国内零部件发展现状,中国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言辞激烈地表示自己的担忧。
王瑞祥认为,自主零部件企业在原本夹心层到如今被抛弃,表明整个汽车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零部件作为基础,但眼下国内的自主零部件已经很难支撑整车的发展,特别是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王瑞祥预测,未来5-6年自主零部件将淘汰90%,“零部件企业现在有20万家左右,规模以上是13000多家。2020年以后,可能只剩下2000家左右,大部分要被淘汰。”
零部件进步缓慢近几年,随着自主品牌产品品质、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自主品牌整车厂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国际品牌的零部件并将此作为产品卖点。
比如,刚上市的奇瑞艾瑞泽3使用了德国博世、法国法雷奥等十几家国外知名供应商。又比如长城主力车型H6在宣传时,也多告诉消费者其零部件供应商的强大。“国产零配件配套商较多只是局限于车身镀铬条,简单的内饰配件等层面。在核心的部件上,自主难有进入的机会。”王瑞祥说。
“根本上讲,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最大优势是性价比,但在技术方面还有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表示。在基础外围件领域,如转向节,轮毂、导航、倒车雷达,国内自主零部件的水准可与国际比肩,但在车身控制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自动变速箱等核心技术领域仍与外资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