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进口汽车,与正常进口汽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经过品牌厂商授权,平行进口车由贸易商从海外市场购买,并引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俗称"水货"汽车。
一直以来,平行进口车遭受很大争议。尽管平行进口车相对价格较低,与普通进口车价格相差10-15%左右,但是却无法享受国内品牌4S店的"三包"及售后服务,而且平行进口市场鱼龙混杂,缺乏市场规范,始终处于销售灰色地带。
上海自贸区的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将改变这一格局,按照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要求,经认定的试点企业及其在上海自贸区内注册的汽车经销商,严格按照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和试点要求,开展相关业务及经营活动,抓紧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等办理,并做好平行进口汽车销售等有关信息反馈工作。
根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的通知,第一批试点的企业共有17家,其中8家为上海企业,9家为外省市企业。具体名单如下:
上海永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百联汽车服务贸易有限公司、宝信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芜湖亚夏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大昌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远大联合汽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宝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重庆捷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航国际汽车展销有限公司、北京诚信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江苏通润投资有限公司、润东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和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上海紫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汽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据悉,能够进入名单的机会并不容易,首先,其硬性条件就是从事汽车销售业务5年以上,具有最近3年连续盈利的经营业绩,上一财务年度汽车销售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并且为了保障平行进口车的质量和后继服务,还需要相应的维修、服务、零部件供应网点与设施。
平行进口车在国内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尽管面对上牌、维修等诸多难题,但优越的价格优势让消费者对平行进口车热情不减。此次企业进入试点,意味着平行进口车离‘转正’又近了一步,文件对平行进口车的销售商在维修、服务和质量保障上提出了硬性的要求,试点企业及其在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汽车经销商应当依法履行产品召回、质量保障、售后服务、汽车三包、平均燃料消 耗量核算等义务。让从业企业的经营服务更为正规化。
有进入试点名单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平行进口减少了海外经销商和批发商的中间环节,将能促进进口车进一步降价。比如,一款欧洲出产的SUV,4S店卖价100万元,一般的平行进口车销售商卖价则只要90万元左右,而如果直接到厂商进货,卖价有望降低到80万元。
其实平行进口在国外已有成功经验,日本在这方面尤为成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日本有政策规定,汽车厂商不能妨碍进口商的平行进口行为,跨国汽车厂商在日本设立的总经销商应为平行进口汽车提供售后服务。平行进口和正常进口的汽车都要符合日本的认证法规才能销售。另外,日本平行进口商成立了由国土交通省和经济产业省认可的行业协会——海外车辆输入协同组合(FAIA)。目前在日本各地区拥有200余家平行进口汽车销售商会员和320余家维修网点。FAIA将原本松散的平行进口商联合到一起,在平行进口汽车通关检验、金融保险、配件供应、维修保养、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宣传展示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在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下,日本国内的平行进口汽车集体走出了发展瓶颈,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汽车行业专家张志勇表示,平行进口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质保,虽然上海自贸区通过试点将经销商进行了注册,责任主体负责采用原制造商许可的方案消除质量缺陷等,但仍需要法律界定责权,明确平行进口车质保责权,这样才能让这些所谓的"水货"车正式转正。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