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国生产汽车507万辆,同比增长14.11%;销售汽车507万辆,同比增长15.50%。其中, 大中轻型客车 合计生产48.17万辆,同比增长3.08%;大中轻型客车合计销售47.65万辆,同比增长2.7%。2000-2004年五年中,汽车产销量由206万辆增长到507万辆,年均增长22.89%。大中轻型客车产销量由29.2万辆增长到47.65万辆,年均增长19.6%。
2005年中国GDP将增长8%,GDP将达到1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为7万多亿,同比增长15%。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适度增长将使得2M5年汽车产销增幅减缓。2005年1-6月全国产销汽车分别为:281.52万辆和279.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5%和9.35%,与去年同期增幅相比产销分别下降了22%和15%。上半年客车累计销售8.34万辆,同比下降6.3%,但是大型客车(10—12m)销售0.82万辆,同比增长26.37%。
预计2005年汽车总的需求量为574.9万辆,比2M4年增长13.4%。其中:大型客车预计为3.3万辆,比2004年增长26.9%;中型客车预计为5.3万辆,与2004年基本持平;轻型客车预计为41万辆.比洲年增长3.8%。预计2005年大、中、轻型客车总的市场需求量为49.9万辆,比2004年增长4.7%。
预计"十一五"期间,客车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其主要原因如下:
1.1"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2000-2004年五年间,中国GDP平均每年增长8.47%,特别是近三年来,连续上升。对于2005年及今后几年的中国经济,一些学者给出了三种前景:调控适度,经济上升周期继续;调控力废过猛,经济下滑;没有拉住经绳,经济增长超过10%,从大起跃人大落。
预计"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到"十一五"期未,GDP总量按美元计将达到23000亿美元(18万亿—19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将达到1700美元。
2010-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会适当放慢,GDP年均增长在7%左右。预计2020年GDP总量将达到47000亿美元(37万亿—38万亿元人民币),人均约3200美元。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的上升期,市场推动发展的力量明显增强;企业自主增长的机制开始形成;投资与消费的互动作用逐步显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带动整个汽车包括客车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预计201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000万辆.2020年将灾破1亿辆。
1.2"十一五"期间公路基础设施能力将明显增加,网络结构明显合理,运行质量明显改观,必将带动客车需求的稳步增长
2004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87.07亿km,其中高速公路34288km,2004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162.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8748.4亿人·km。洲年底,全国运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公路运输汽车达1067.18万辆,其中载客汽车439.09万辆,3872.21万客位,全国拥有大型客车17.52万辆,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5年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90万km,高速公路达到3.9万km,农村公路将达到155万km(2000年为103万km),通乡、通建制村比例分别达到99.9%和96%。农村公路沥青和水泥路面里程由2000年的46万km,到2005年将突破100万km。2005年公路客运量预计为175亿人次,比2004年增长7.7%;旅客周转且预计为9900亿人·km,比2004年增长13.1%。
"十五"期间公路建设带动了客运事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增加了客运市场的需求。据交通部门预测,2005年"十五"末中国农村客车的需求量约35万辆,目前只有25万—26万辆,虽然2004年新增农村客运班车8500多辆,但仍尚有近10万辆的缺口。"十一五"期间中国公路客、货运输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到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国省干线公路等级全面提高。
全国公路冈总里程将达到230万km。从2006年起,国家计划连续5年投资l000亿元修建农村公路,中东部村村通油路,西部乡乡通油路,县镇公路将达到185万km。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5万km,2007年底前贯通建成国道主干线。2010年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基本建成,完成60%以上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在公路旅客运输服务中,以班车客运为主体,旅游、包车客运为补充,以集约化经营为基础.加快高速公路长途客运网络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车客运规范化进程。到2010年,预测全国公路客运量为220亿—250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4500亿—15000亿人·km.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1%和8.3%。到2020年,预测全国公路客运量为360亿—370亿人次,旅客周转量为25000亿人·Lm。可以说"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网络化基本形成,农村公路的全面建成和完善,将大大带动中国公路客运市场的发展,成为拉动客车市场的主要因素。
1.3城市建设和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化宰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5%;中等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63%;低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为30%。2003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0.53%,城市数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93个发展到662个,其中超大、特大城市已达到46个。城市经济对中国GDP贡献已超过70%。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带来三大问题:即住房;环境;交通。
目前,城市交通工具的使用方式显现了很大的不合理性。15%的城市人口所乘坐的轿车占了85%路面;而城市人口中85%的人所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只占了35%的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