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更替,“再见2014,你好2015”成为了这段时间网络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回首过往一年,汽车业界可谓跌宕起伏、大事不断!反腐败行至深处,自主品牌遭遇“12连跌”……这一件件、一桩桩无不突显出,2014年——充满变革的一年。
中国经济网汽车将以2014年所发生的大事件作为切入点,并由此及他,对该类事件进行盘点、归纳,总结经验。今日,盘点关键词——“公务车支持自主品牌”。
北汽集团为2014年APEC会议交付首批工作用车
“十八大”以后,从官员到军队、再到外宾接待礼仪用车,都出现了一种明确导向,原本被奥迪等“垄断”的公务轿车市场,正在出现更多的自主品牌身影。这无疑是向中国的自主品牌打入一镇“强心剂”。
一直以来,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拉动非常之大,但是中国汽车品牌因为是“后发国家”,所以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火爆,但自主却并不扮演主角。做强中国汽车,是几代人的梦想。目前,自主品牌正在不断寻求中高端化和新能源产业,来突破外资品牌的围困。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从2014年全年来看,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57.33万辆,同比增长4.1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4%,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14个百分点,自主品牌的市场形势尤为不乐观。相反,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394.09万辆、309.52万辆、252.55万辆、176.61万辆和72.70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15.71%、12.82%、8.96%和3.69%。
领导带头乘坐自主品牌车辆带动发展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参加了国家公祭日活动,随后在南京、镇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考察调研。总书记乘坐的并不是目前常见的丰田考斯特,而是中国自主品牌——江淮宝斯通,即江淮集团旗下安凯客车公司的“安凯宝斯通”。
其实早在2012年年底,习主席就在《关于领导干部“配车问题”发表的内部讲话》中表示,“我们逐渐要坐自主品牌的车,现在也有了这个设计和生产,老坐外国车观感也不好,很多外国领导人都坐自己国家生产的车。
201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印发《关于军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措施》,明确规定“公务用车实行集中采购,选用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再一次显示出中国政府力挺自主品牌的决心。
在公车采购,公务用车改革等方面,习近平曾经有过几次明确表述,比如军队优先采购自主品牌汽车,同时,公务用车的改革明显提速。中央对于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是非常支持的,同时,如何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此次习近平也做了“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这样的要求,并希望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2014年5月底,习近平主席在视察上汽集团时再次挑明了政府支撑中国汽车品牌的决心,“中央已经决定,公务车都要用国产车,这对自主品牌汽车是个机会,大家一定要努力。”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汽车产业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阶段性标志,“国外企业都把中国当成战略市场,我们自己当然要考虑自主品牌怎么做大。”一方面,国产车要在性能、性价比方面提高自身水平,要为市场提供满意度高的汽车;另一方面,在国产车的发展阶段,市场应该支持一把,领导干部应该带头坐自主品牌车。
红旗H7轿车成为2014年第四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海洋部长会议指定用车
APEC会议用车采用自主品牌彰显自信
2014年11月5日—11日在北京举办的APEC峰会上,会议用车大多采用自主品牌,这不但是对中国自主品牌在产品品质、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考验,也同时实现了自主品牌替代外资品牌的巨大变迁。这不仅令国人十分振奋,更凸显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成长和自信。
2014年10月的APEC会议上,红旗L5轿车被指定为出席会议各国元首出行的座驾,更被视为中国向世界的一次汽车竞争力展示。与此同时,北汽集团向APEC交付首批车辆,其中包括旗下自主品牌绅宝D70轿车50辆,蒙派克S商务车40辆,欧辉客车15辆,以及14辆备用车,共计119辆车服务第三次高官会议。同时,来自北汽新能源公司、北汽越野车研究院、北京汽车研究院、北汽股份本部及北京分公司、北京现代的80名青年志愿者也投入到“青春北汽·绿色未来”APEC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中。
众所周知,APEC会议是今年中国外交议程上首屈一指的大事,APEC领导人峰会更是其中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全球最关注的系列会议。其官方用车不仅将接待21国国家领导人、政商界精英等贵宾;更将代表中国国家形象,接受世界各国的审视和检阅。无论是出于“价值取向、国家形象”,还是“产业代表、行业实力”等考虑来择取,官方用车都将对入选车型提出“高品牌力、高产品力”的双重高门槛。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质量的提升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重塑信心的主要原因。13年来,一汽、上汽、北汽、长安、江淮、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企业,无论在汇聚全球资源为自主品牌所用,还是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的改进方面,均取得很大提升。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公务车倾向于采购国外品牌。但是,公务车若长期选用国外品牌,会给社会传递这样一个信号:自主品牌车不上档次,不受领导层重视。社会一旦长期接收这样的信息,会形成固化的观念,让人们对于民族品牌不屑一顾,而更青睐洋品牌,衣服要穿ZARA,奶粉要喝惠氏,汽车要开奥迪。这对中国的汽车工业、民族工业是一个极大的利空。很显然,自主品牌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