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消费者购买商品尤其是食品类的冷链产品,都会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运输、储存、销售”冷藏保存环节,正是这条“冷链”中不可缺失的“链条”成为食品卫生安全的“死角”,这个“链条”一旦断裂,冷链产品不仅达不到“冷链”的效果,而且很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件。
日前,有冷链物流的从业人士反映:国内冷链物流标准名目繁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相互交叉,各种行业组织协会分头制定的标准更是相互交错。冷链标准名目繁多、要求不统一,而且大多都是推荐性标准,实际约束力几乎为零,在现实指导中几乎没有用。标准制定出来后为什么不能落地?哪些部门在做标准的制定工作?而在标准制定热潮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该标准规定了速冻食品物流规范的术语和定义、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贮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的要求。8月9日之前,行业人士都可以对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议,并反映给中国商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标准规范处。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行业难以规范。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大环境下,冷链物流也成为冷冻食品行业关注的焦点。想要做一名冷链行业的模范生,学习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是相关企业不可或缺的课程。
用通行的标准规范约束企业,不仅能让合作双方对接顺畅,而且能及时处理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但现实中,冷链物流行业却难以找到这样的通用标准。一家物流企业向记者抱怨说:看着国内的冷链物流标准都头大,肉食、水产品、蔬菜各有各的标准,还有什么冷冻食品标准、易腐食品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再加上地方标准,让人理不清头绪。
除了商业联合会发布的《速冻食品物流规范》征求意见稿,记者进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网站,在“国标计划查询”一栏输入关键词“冷链”进行搜索,便查到了7条结果:《畜禽肉冷链运输管理技术规范》、《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冷链物流企业服务条件评估》、《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药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技术服务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条码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应用规范》。
2012年6月底公布的《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于10月1日正式实施。而这些仅仅只是国家标准的制修订进展,由行业协会和地方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更是不胜枚举。从表象上看,国内冷链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如火如荼,而正是这些名目繁多的标准让企业看上去一头雾水,不知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卡车之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QQ2682101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