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两位甲醇行业专家将两座沉甸甸的奖杯从美国带到了江苏昆山。此时,第二届中国国际商用车及零部件展览会(以下简称“昆山展”)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作为昆山展特色之一的“第二届甲醇汽车发展研讨会”也同期举行。 会上,全球甲醇行业协会CEO格里格多·多兰和美国南加州大学洛克碳氢化学研究所乔治和茱蒂丝奥拉诺贝尔碳氢化学会主席普拉卡西教授将“乔治·奥拉甲醇经济终身成就奖”和“乔治·奥拉甲醇经济杰出贡献奖”分别授予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彰其为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研究与推广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 据介绍,该奖项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奥拉的名字命名,此次是美国业界第一次将此奖项颁发给外国人。得益于此,甲醇作为车用燃料,甲醇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再度引发舆论关注。墙内开花墙外香 “像小朋友进入糖果店一样兴奋。”参观完吉利甲醇乘用车、华菱甲醇重卡之后,格里格多·多兰用了这样一句话形容自己的感受,并直言中国在甲醇应用领域已经排在世界前列。 在业界寻找“弯道超车”良策的时候,中国的甲醇汽车已经“香”飘海外。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著名有机化学家乔治·奥拉是甲醇经济的提出者,其在2006年撰写的著作《跨越油气时代——甲醇经济》一书中,论述了利用甲醇作为当前日益短缺矿物燃料替代品的可行性。他针对人类目前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新途径——甲醇经济,并认为这是应对油气时代过后人类能源问题的一条解决途径。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的甲醇燃料特别是甲醇汽车研发及应用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五年前,工信部《关于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12】42号文件下发,甲醇汽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甲醇汽车在中国真正迈开了发展步伐。 截止目前,在中国10个试点城市的街道上,有1024辆试点甲醇汽车正在运营。这些使用甲醇作为燃料的试点车辆每天将源源不断的运营数据上传到甲醇汽车数据融合采集平台,甲醇汽车的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每一个事关甲醇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可行性的指标背后都有真实数据支撑。 近年来,国际油价逐渐企稳,甲醇作为燃料优势不断显现,乔治·奥拉所描绘的跨越油气时代的甲醇经济时代似乎正在逐步走来,而中国在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方面的积淀具备了领先一步的优势。获奖者实至名归 苏州自古即是人文荟萃之地,此次研讨会将甲醇汽车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及关联产业从业者聚集在昆山,共同见证了“乔治·奥拉甲醇经济奖”的颁发,获此殊荣的两位既是实至名归,也是众望所归。 88岁高龄的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是推动中国甲醇汽车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对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结构知之甚深并且心系国家能源安危的他在退休后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甲醇汽车的发展,只因为发展甲醇汽车不仅是汽车产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进阶之路,而且还是煤炭产业清洁利用的一条新思路,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过去忙碌、艰苦的20年,何光远无数次在公开场合为甲醇汽车发声,希望决策层重视发展甲醇汽车对于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希望更多业内企业关注和参与甲醇汽车的研发生产,共同推动中国甲醇汽车事业的发展。 近五年,工信部启动甲醇汽车试点工作以来,耄耋之年的他受聘担任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三部委甲醇汽车试点专家组组长,指导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开展。五年来,何光远的足迹遍及10个试点城市,为试点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解决困难,为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乔治·奥拉甲醇经济终身成就奖”的获得是对其20年为甲醇奔波呼吁写下的一个注解,其中辛劳和殷殷期待远非一座奖杯所能承载。 另一位获奖者,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是甲醇汽车的积极推进者,为甲醇汽车在中国的产业化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在2007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尽快出台甲醇车国家标准的提案》;2017年两会,再度提交《关于加快在全国推广甲醇汽车、发展甲醇替代燃料的提案》,继续呼吁国家关注甲醇汽车发展。 在颁奖现场,李书福表示,甲醇汽车是吉利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一种选择,并从12年前就启动了相关研究工作。目前,吉利已有16款整车通过行业测试认证,获得工信部甲醇试点运行项目的专项产品公告。在甲醇汽车试点城市中,贵阳市参与试点的300辆甲醇出租车均来自吉利,由于试点运营经济性效果显著,已经有为数不少的贵阳出租车公司自发购买吉利甲醇出租车运行。 此外,吉利投资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共同探索清洁甲醇燃料合成生产技术,推广甲醇燃料汽车在中国、冰岛乃至全球的使用。据悉,目前吉利甲醇汽车已经顺利完成了在冰岛为期一年的测试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普遍认可。是燃料不是饮料 甲醇作为车用燃料使用受到的非议前所未有的多。 非议的焦点是甲醇“有毒”,被贴上如此“罪孽深重”的标签,笔者窃以为是受到了假酒的牵连。 事实上,这个宽泛的“有毒”概念在甲醇作为车用燃料时根本无从说起。毕竟,在毒性上,甲醇与汽油一样,同属低毒类。 另一个让人们“谈醇色变”的原因则是对甲醇汽车甲醛排放的担忧。在这一方面,甲醇汽车试点运营城市收集的试点运营数据可以给出最直观的答案。 甲醛排放是甲醇汽车试点一个重要检测项目,工信部在42号文件中专门制定了检测方法和10mg/km的限额值。以试点城市贵阳为例,从8万公里到25万公里,按照里程平均分布的原则抽检的12辆试点车辆,委托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进行检验。 检测报告显示,12辆试点车辆的甲醛排放最高为2.39mg/km,平均甲醛排放量为1.576mg/km,均低于42号文件规定的10mg/km限值,也低于国际公认最严苛的美国加州2020年要求达到的排放标准。 此外,甲醛排放也并非甲醇汽车所独有,汽柴油车尾气中均含有甲醛。李书福曾表示,吉利曾对同排量的M100甲醇车和汽油车、柴油车就甲醛排放进行检测,M100甲醇车为0.339mg/km,略低于汽油车的0.492mg/km,远低于柴油车的4.171mg/km排放量,仅仅相当于1/12。 |
文章来源:卡车之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QQ2682101 删除